前一段时间买过几本书,发现了一个这类书的事实:有些书,只看看目录就算读完了

目录即精华,每个章节标题都在用最时髦的关键词撩拨你的焦虑。但当你真正翻开内页,会发现作者不过是用200页的篇幅,把目录里的12个标题反复水煮了15遍。

这类书籍的创作公式堪称工业化:

  1. 抓取年度热词(认知/格局/底层逻辑)
  2. 排列组合生成目录树
  3. 每章填充3个名人故事+2句名人名言+1碗鸡汤

这类书籍的三大原罪:

  • 概念套娃:用新名词重新包装常识
  • 案例堆砌- 从爱迪生到马斯克的故事排列组合
  • 密度塌陷:真正原创观点不足百字,甚至标题都可以把内容概括。

这类书籍非常乏味,1块钱一本买来也是亏。

真正的思想从来不是目录能概括的。真正好看的书,读完之后会有一些突然空虚感觉,怅然若失。

--- EOF ---
本文链接:
订阅本站:feed
声明: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,均采用 CC BY-SA 4.0 协议 ,转载请注明出处!

标签: none

添加新评论